王猛为京兆尹(如何评价苻坚)

1. 王猛为京兆尹,如何评价苻坚?

在南北朝历史上,有三个皇帝最有资格统一天下,一个是刘裕。一个是苻坚。再一个宇文泰。刘裕起家太晚、岁数太大。宇文泰是天不假年,英年早逝。而苻坚之所以没有能在南北朝统一天下,完全是因为个人原因,战略选择失误。再就是王猛早逝,应该是王猛早逝给苻坚造成的创伤太大了。没有王猛的苻坚,就好比没有了导航一样。

符坚,字永固,前秦第四代皇帝。符坚12岁跟随叔父等人转战天下屡立战功,符坚智勇双全,而且为人礼贤下士,符坚当东海王时候就把王蒙王景略招募麾下,实属幸事,王猛能够辅佐符坚也是王猛的最大幸运。这一对君臣一出场便是风云际会。可谓珠联璧合。颇有周文王遇姜尚,刘玄德遇孔明的意境。君臣合作的典范不不少,但善始善终的却不多。但符坚与王猛绝对是善始善终。双方一见面就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从此以后王猛全心辅佐符坚成就王霸之业。

在公元369年。符坚在王猛的辅佐、领兵十万进行灭前燕,大军随后跟来,仅半年就俘虏前燕皇帝慕容韦,领前燕1579个县。人口约900万。就此前秦达到最强盛时期,天下已经十占其六。一统天下就在眼前。但公元382年王猛病重。符坚亲临探望,王猛道:陛下功业来之不易,需保持勤政虚怀之心。最关键的是,大晋虽然偏居一侧,但在天下人看来,却是正统,国之正朔。陛下不可轻易讨伐。大秦内部的鲜卑,羌人,却是国家心腹之患,陛下应该根除以绝后患。可悲,可叹,符坚听从了王猛一辈子,就这几句话没有听,而事实果真验证此言,符坚亡国就在于此。如果王猛再活几年,前秦毕必将再次统一华夏。王猛的死,也是苻坚走下坡路的开始。

公元383年,符坚下令举倾国之兵讨伐东晋,这就是淝水之战,应该说苻坚失败偶像性很大。完全是东晋走运,内部慕容垂叛乱,才让苻坚大败。而这场意外的失败却导致了前秦的亡国。由此可见前秦国家根基的脆弱。而在得知苻坚讨伐东晋失败,苻坚内部的羌,羯,鲜卑等部族得知以后=。被压抑的狼子野心迅速爆发出来,各局一方纷纷造反。鲜卑慕容垂率先垂范,立即恢复大燕故国,慕容子弟也是纷纷响应。符坚猝不及防大败而回退守长安。慕容韦的弟弟慕容冲带领叛军歼灭数万前秦主力,然后带领大军直扑长安,符坚看见慕容冲攻打长安,给慕容冲写信,素说当年收留慕容冲的情景、慕容冲不许,符坚感慨道:如当初听取王猛与符融之言诛杀此贼,焉有今日之祸。

符坚怒气冲天,把在长安城内所有的鲜卑部族,在长安粮草断绝的情况下,在公元385年10月。符坚被迫杀出长安,符坚在五将山被羌族首领姚苌所擒,姚苌和符坚索要传国玉玺,符坚道:玉玺送往晋国,你算是个什么玩意,也敢索要玉玺。你兄不过是我刀下之鬼,你当年跪于我马前,痛哭流涕,哀告不止,祈求活命,今日在我面目前狂吠不止,让人好笑。姚苌羞愧难当,把符坚大帝缢死在新平寺。时年四十八岁,符坚大帝的两个儿子以及皇后都自杀于新平寺。符坚死后一个月,谢安也死了,历史竟然如此巧合,真是上天的安排,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符坚晚半年进攻东晋又当如何。

王安石曾经这样评价符坚:符坚好大喜功,但性子急躁,不能隐忍相让,有能力但不知道相机而动。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责则这样评价符坚:符坚属于骤胜而骄故。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骄主御疲民,焉能不败。

苻坚死后。皇族拥立符坚之孙符登为帝。与姚苌展开诛死决战,符登恨透了杀死苻坚姚苌。每次捉住羌人,一律下锅做饭,当军粮。而每次吃完羌人的氐族人就越能打,越能打就越能吃羌人。姚苌的弟弟姚硕德每次听说氐人来攻,都吓的呆在大营里吓一动不动。

符登称帝,天天把祖父符坚的牌位立于军中,誓死要给祖父报仇,公元386年4月,符登亲率大军直扑大营,可惜中计、被姚苌杀的大败,两个儿子,妻子都死于乱军之中。姚苌趁胜追击,符登连失二成城,儿子妻子又死,符登信心已经丧失。但天佑苻登。姚苌也许心里做作用,天天夜里梦见符坚所索命,精神压力过大。受压力过大而吓死了。但符登运气也不佳,最终被姚兴所杀,时年五十有二。前秦自公元351符建称帝,到公元394年符登被杀。立五帝,四十四年。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的点评。

王猛为京兆尹(如何评价苻坚)

2. 如何评价慕容垂叛秦?

没有对比就没有说服力

两个最大的叛秦势力,让我们对比看看。

苻坚对待姚苌:苻坚从刑场救出姚苌,对他他又救命之恩,后来又封他为龙骧将军,对他高度信任。

福建对待慕容垂:慕容垂遭到国人迫害,无处藏身,无奈逃到秦国。秦王收留,对慕容垂亦有再造之恩,后让慕容垂接替王猛担当京兆尹,可以说把他当作王猛第二了。

最后,两个人都叛秦了。当然,就当时的形势来看,我们不能指责他们——姚苌害怕成为苻坚的刀下鬼,慕容垂则承受着民族复兴的压力。

但观察他们叛秦后的表现,就能分出高低。慕容垂尽显英雄本色,即使叛了,也是英雄;姚苌不但逼死恩人,而且对恩人的尸体百般折磨,即使当了皇帝,也是小人。

综上,我以为慕容垂叛秦实属无奈之举

3. 他们在历史上有何作为?

0-29

公元354年,东晋桓温北伐,击败了前秦苻健以后驻军灞上(今陕西西安东),关中父老争相携酒犒劳,男女夹路聚观。王猛也身穿麻布短衣,前往大营求见。在大庭广众面前,王猛一面扪捉虱子,一面与桓温纵论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桓温暗暗称奇,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率十万精兵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可是关中豪杰却无人前来效劳,这是为甚么?」王猛答道:「阁下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已近在咫尺,却不渡过灞水,大家都摸不透阁下的心思,所以无人前来。」一句话触到了桓温的心病,一时竟无言以对。沉默了好久,桓温才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您的才干。」不久,桓温决定退兵。临行前,他向王猛赠送了华贵的车马,又授予高官,邀请王猛一起南下,被王猛拒绝了。 前秦将军苻坚有大志,久闻王猛的名声,立即派吕婆楼前去恳请王猛出山。双方一见如故,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把他比作诸葛亮。东晋升平元年(357),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王猛则被任命为中书侍郎。 王猛治绩卓著,很快升为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他刚调任京兆尹,听说苻健的妻弟强德酗酒行凶,劫人财产,抢男霸女,为百姓大患,王猛毫不畏惧,立即将他捕杀,陈尸于巿。王猛又与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严厉查处害民乱政的官吏,一个多月里就收治了二十多个横行不法的权贵。于是,百官震肃,奸猾屏气,令行禁止。苻坚感慨地叹道:「直到今天,朕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贵的!」 时年三十六的王猛在一年之中竟然接连五次升官,从尚书左丞到吏部尚书,再升为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一时权倾内外。 王猛不仅在政务上显示出杰出的才能,而且在统兵征战中也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从东晋太和元年(366)起,他率军攻东晋荆州、讨伐叛乱的羌旅首领敛歧、出征前凉的张天锡等,都取得了胜利,又平定了前秦宗室苻柳、苻双、苻廋、苻武等人的叛乱,扫清了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障碍。太和四年(369)九月,王猛又率军救援前燕,与前燕军一起大败北伐的东晋军队。数月后,他又统兵攻伐前燕,为荡平前燕立下了赫赫战功。 前燕灭亡后,苻坚为奖赏王猛,任命他为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冀州牧,领兵镇守邺城,并听任他在六州范围内便宜行事,郡守、县令也由他自行选任,只须在事后向吏部通报即可。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六月,苻坚让苻融接替镇守邺城,而把王猛调回京师,委任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授王猛以一切军国内外大事的裁夺之权。王猛也不负重托,主持朝政,刚明清肃,善恶分明,才尽其用,官称其职,劝课农桑,训练军队,井井有条,气象一新,前秦逐渐呈现了国富兵强的新局面。 东晋宁康三年(375)六月,王猛积劳成疾。苻坚心急如焚,亲自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王猛的病情略有好转,苻坚又欣喜异常,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的囚犯。 这年七月,王猛病危,苻坚亲临探视,并询问后事。王猛临终前,语重心长地对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之后,希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伐晋。鲜卑、西羌等归降贵族终怀贰心,是我们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王猛说完了这番肺腑之言,便溘然而逝。苻坚三次临棺祭奠痛哭,并对太子苻宏说:「看来苍天是不想让朕统一天下,为甚么这么快就夺走了朕的景略?」王猛死后,苻坚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规格,隆重安葬了王猛,并追谥他为武侯。 谢安(320 ~ 385) 「晋」阳夏人,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出身名门大族,祖父谢衡以儒学知名,官至国子祭酒;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 谢安年轻时就思想敏锐深刻,举止沉着镇定,风度优雅流畅,能写一手漂亮的行书。东晋初年的不少名士如王导、桓彝都很器重他,少年时就有重名。 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东晋朝廷先是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著作郎,都被谢安以有病为藉囗推辞了。后来,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吟咏属文,挟妓乐优游山林,就是不愿当官。当时担任扬州刺史的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廷又曾多次征召,谢安仍然予以回绝。以此激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接连上疏指责谢安,朝廷因此作出了对谢安禁锢终身的决定。 然而谢安却不屑一顾,泰然处之。 谢安虽然屡屡不愿出山,但当时的士大夫却都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以至时常有人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他的妻子刘氏是名士刘惔的妹妹,眼看谢氏家族中的谢尚、谢奕、谢万等人一个个都位高权重,只有谢安隐退不出,曾对谢安说:「夫君难道不应当像他们一样吗?」谢安掩鼻答道:「只怕难免吧。」果然,升平三年(>359)发生的谢万被废黜事件,终于迫使谢安步入仕途。 谢万字万石,谢安的弟弟。他的器度不如谢安,却也很有才气,而且擅长自我炫耀,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仕途通达。升平二年(358),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便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他并不是统兵作战的材料,在升平三年十月受命北征时,仍然是一副名士派头,只顾吟啸歌咏自鸣清高,不知抚绥部众。谢安对弟弟的做法非常忧虑,劝戒说:「你身为元帅,理应经常交接诸将,以取悦部众之心。像你这样傲诞,怎么能够成事呢?」谢万于是召集诸将,想抚慰一番。不料这位平时滔滔不绝的清谈家竟连一句抚慰的话都讲不出,憋了半天,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劲卒。」如此凌辱轻慢,不仅不能抚慰将领,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无奈,只得代替谢万,对队帅以下的将领一个个地亲自拜访,尽力加以抚慰,拜托他们尽力协助谢万。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谢万率军增援洛阳,还未与敌军交战,手下士卒就惊扰奔溃。谢万单骑狼狈逃还,军士们本来要杀了他,看在谢安的份上才没有动手。损兵折将的谢万不久就被罢免为庶人。 谢奕病死,谢万被废,使谢氏家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升平四年(360),征西大将军桓温邀请谢安担任自己帐下的司马,谢安接受了。这本来只是很寻常的事情,然而消息传出以后,竟然引起了朝野轰动。在他动身前往江陵的时候,许多朝士都赶来送行,中丞高崧挖苦说:「卿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隐居东山不出,人们时常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今苍生又将如卿何!」而谢安夷然毫不介意。桓温得了谢安却十分兴奋,一次谢安告辞后,桓温自豪地对手下人说道:「你们以前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吗?」 咸安元年(371),对东晋朝廷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权臣桓温本想立功中原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没想到在枋头一战遭到惨败。为了重立威名,他听从郗超的建议,在咸安元年废黜了司马奕,另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是为简文帝。此时的谢安已担任了侍中,不久又升任为吏部尚书。他洞悉桓温的野心,也知道简文帝比被废黜的司马奕也强不了多少,只是清谈的水平略高一些而已,但他仍然忠心匡扶朝廷,竭力不让桓温篡权的图谋得逞。 咸安二年(372),即位不到一年的简文帝就在忧惧中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原来满心期待着简文帝临终前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桓温大失所望,便以进京祭奠简文帝为由,于宁康元年(373)二月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杀大臣以立成。他在新亭预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 当时,京城内人心惶惶,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情坦然地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王坦之硬着头皮与谢安一起出城来到桓温营帐,紧张得汗流浃背,把衣衫都沾湿了,手中的朝板也拿颠倒了。谢安却从容不迫地就座,然后神色自若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设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桓温只得尴尬地下令撤除了埋伏。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迫在眉睫的危机,被谢安从容化解了。 同年三月,桓温得了重病。在返回姑孰之后,病情日益加重。但他还在幻想着能得到加九锡的殊荣,不断派人催促。谢安故意拖延,对已经起草好的诏书一再加以修改,迟迟不予颁发。桓温终于没有如愿,抱憾而死。 桓温死后,谢安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兼吏部尚书,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数月后,中书令王坦之出任徐州刺史,谢安又兼总中书省,实际上总揽了东晋的朝政。为了缓和矛盾、稳定政局,谢安实行了着眼于长远,以和谐安定为重的执政方针。他没有趁桓温病死的机会翦除桓氏集团,仍然信任和重用桓温的弟弟桓冲,让他担任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和徐州刺史,负责镇守京口,后来又转为都督七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桓冲也深明大义,认为自己的德望不及谢安,心甘情愿地以镇守四方为己任。将相关系的协调,促进了政局的稳定。当时人赞扬谢安,将他比作王导,而文雅则更胜一筹。 内部安定之后,谢安又把注意力转向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当时,前秦在苻坚的治理下日益强盛,东晋军队在与前秦的交战中屡遭败绩。谢安派自己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率军征讨,接连取得胜利。又命谢玄训练出战斗力很强的北府兵,为抗击前秦作好了准备。 太元八年(383),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谢安依然是那样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分负责军事,并派了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人率兵八万前去抵御。桓冲担心建康的安危,派精锐三千前来协助保卫京师,被谢安拒绝了。谢玄心中忐忑,临行前向谢安询问对策,他只回答了一句:「我已经安排好了。」便绝口不谈军事。谢玄心中还是没底,又让张玄去打听。谢安仍然闭口不谈军事,却拖着他下围棋。张玄的棋艺本来远在谢安之上,但此时兵临晋境,张玄沉不住气,谢安则神气安然,结果张玄输在谢安的手里。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甚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但也因此而遭到了喜欢专权的会稽王)提出由自己率军出镇广陵的步丘,修筑了新城(今江苏扬州邵伯镇),名义上是准备援助前秦,实际上是想脱离建康这个是非之地。他着手建造泛海的船只,准备从海道返回会稽。但他不久就患了重病,只得请求返回建康治病休养。然而他回到建康只有几天,就溘然病逝了,重回东山的心愿未能实现。

4. 淝水之战拥有90万大军的前秦为什么打不过东晋的8万北府兵?

拥兵八十万之巨的前秦,为何会败给东晋八万北府兵呢?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前秦势大但内部不稳。

淝水之战爆发时,距离前秦统一北方不过刚刚六七年而已,这种统一更多是军事上的征服,由于当时北方割据政权太多,而民族成分又太过复杂,因此前秦的内部统治其实极不稳定。历经大战的前秦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修生养息,然而苻坚却在粮草不丰、人心厌战的情况下大举南下,本就是冒险之举。事实上,当时前秦内部便有不少人劝苻坚不要再轻起战端,例如前秦重臣王猛在临死前还一直劝阻苻坚放弃南进。事实上,就在前秦南下之际,负责镇守洛阳的北海公苻重便谋反了,虽然这次叛乱很快被平定,但足以说明前秦内部的不稳定。

第二,兵力虽众但主力不多。

乍一看前秦的八十万军队似乎很唬人,实际上肥水之战中的前秦军队根本没有那么多。淝水之战中前秦的军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一是苻融率领的先锋军团,以二十五万大军向寿阳进发,但由于慕容垂的五万兵力尚在救援襄阳,因此到达寿阳的其实只有二十万人。二是从幽州、冀州征调的军队,原定计划自彭城南下,但这支部队并未到达战场。三是从梁州、益州抽调的军队,顺流而下进攻荆州,结果这路军队连战船都没准备好。四是苻坚率领的主力部队,由长安出发,然后在项城与全国各地抽调的军队会和,但苻坚在听说苻融已经攻克寿阳后,便“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因此,前秦军队虽然有八十万之众,但实际在战争爆发时到达战场的仅仅只有苻融的二十万,而且苻融还派麾下大将梁成率领五万人马跑去进攻洛涧的胡彬了,正面战场满打满算也就十五万人而已(我甚至怀疑苻融的大军是否全部抵达了战场)。如果真让前秦的八十万大军会和,就算你的战斗力再强,这仗也根本没法打。

第三,兵力虽众但军心不稳。

前秦虽然出兵八十余万,但实际上真正属于主力的军队其实并不多,更多的军队其实都是从民间临时抽调的。为了迅速结束这场战争,苻坚曾在383年七月下诏进行全国总动员,而抽调军队的标准则是“十丁抽一人”,这个抽调标准已经很严苛了。要知道,在前秦刚刚统一北方不久,民族成分复杂、统治并不稳固的情况下,如此高密度的抽调军队,军队的战斗力如何保证?军心士气又如何保证?而事实证明,当苻坚的前锋在肥水战场战败之后,各地抽调来的大军便逃散的一干二净了,仅仅只有鲜卑慕容垂部的几万人马还算完整。而东晋方面却又不同,虽然兵力方面处于劣势,但精心挑选和训练的北府兵,无马还算完整。而东晋方面却又不同,虽然兵力方面处于劣势,但精心挑选和训练的北府兵,无疑是当时极为精锐、战斗力极为强悍的一支军队,面对两倍于自己且已经溃散的敌人,基本可以说是单方面屠杀了。

第四,前期轻敌后期草木皆兵。

苻坚对于内部的问题并非没有意识到,但他却寄希望于“有众百万,资杖如山”的兵力和“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军威,认为可以迅速征服东晋,这显然就是一种极度轻敌的表现。然而,当梁成所率的五万人被刘牢之全歼于洛涧后,顿时军心士气大损,苻坚也是为之震动,又开始产生了畏敌的情绪。因此,当他与前锋军统帅苻融登上寿阳城楼,望见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忧然有惧色”。主帅尚且如此,普通士兵可想而知,而这也是为何前秦大军在朱序的扰乱之下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

除了以上之外,苻坚用人不择贤愚、赏罚失明也是个重要因素,他对于汉族官员始终怀有戒心,却太过宠信那些投降前秦的投机分子,不听衷心耿耿的部下建议,反而对慕容垂等人的阿谀奉承倍加赞赏,结果不仅导致自己战败,最终就连前秦也就此崩溃了。

5. 晋书王猛传原文及译文?

晋书·王猛传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家于魏郡。少贫贱,以鬻畚为业。尝货畚于洛阳,乃有一人贵买其畚,而云无直,自言:“家去此无远,可随我取直。”猛利其贵而从之,行不觉远,忽至深山,见一父老,须发皓然,踞胡床而坐,左右十许人,有一人引猛进拜之。父老曰:“王公何缘拜也!”乃十倍偿畚直,遣人送之。猛既出,顾视,乃嵩高山也。 猛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遣吕婆楼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多枋头西归之人,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 迁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未几,除吏部尚书、太子詹事,又迁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骑都尉,居中宿卫。时猛年三十六,岁中五迁,权倾内外,宗戚旧臣皆害其宠。尚书仇腾、丞相长史席宝数谮毁之,坚大怒,黜腾为甘松护军,宝白衣领长史。尔后上下咸服,莫有敢言。顷之,迁尚书令、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猛频表累让,坚竟不许。又转司徒、录尚书事,余如故。猛辞以无功,不拜。 后率诸军讨慕容□,军禁严明,师无私犯。猛之未至邺也,劫盗公行,及猛之至,远近帖然,燕人安之。军还,以功进封清河郡侯,赐以美妾五人,上女妓十二人,中妓三十八人,马百匹,车十乘。猛上疏固辞不受。 时既留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居数月,上疏曰:“臣前所以朝闻夕拜,不顾艰虞者,正以方难未夷,军机权速,庶竭命戎行,甘驱驰之役,敷宣皇威,展筋骨之效,故□俛从事,叨据负乘,可谓恭命于济时,俟太平于今日。今圣德格于皇天,威灵被于八表,弘化已熙,六合清泰,窃敢披贡丹诚,请避贤路。设官分职,各有司存,岂应孤任愚臣,以速倾败!东夏之事,非臣区区所能康理,愿徙授亲贤,济臣颠坠。若以臣有鹰犬微勤,未忍捐弃者,乞待罪一州,效尽力命。徐方始宾,淮、汝防重,六州处分,府选便宜,辄以悉停。督任弗可虚旷,深愿时降神规。”坚不许,遣其侍中梁谠诣邺喻旨,猛乃视事如前。 俄入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持节、常侍、将军、侯如故。稍加都督中外诸军事。猛表让久之。坚曰:“卿昔螭蟠布衣,朕龙潜弱冠,属世事纷纭,厉士之际,颠覆厥德。朕奇卿于暂见,拟卿为卧龙,卿亦异朕于一言,回《考盘》之雅志,岂不精契神交,千载之会!虽傅岩入梦,姜公悟兆,今古一时,亦不殊也。自卿辅政,几将二纪,内厘百揆,外荡群凶,天下向定,彝伦始叙。朕且欲从容于上,望卿劳心于下,弘济之务,非卿而谁!”遂不许。其后数年,复授司徒。猛复上疏曰:“臣闻乾象盈虚,惟后则之;位称以才,官非则旷。郑武翼周,仍世载咏;王叔昧宠,政替身亡,斯则成败之殷监,为臣之炯戒。窃惟鼎宰崇重,参路太阶,宜妙尽时贤,对扬休命。魏祖以文和为公,贻笑孙后;千秋一言致相,匈奴吲之。臣何庸狷,而应斯举!不但取嗤邻远,实令为虏轻秦。昔东野穷驭,颜子知其将弊。陛下不复料度臣之才力,私惧败亡是及。且上亏宪典,臣何颜处之!虽陛下私臣,其如天下何!愿回日月之鉴,矜臣后悔,使上无过授之谤,臣蒙覆焘之恩。”坚竟不从。猛乃受命。军国内外万机之务,事无巨细,莫不归之。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综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猛曰:“不图陛下知臣之过,臣何足以拟古人!”坚曰:“以吾观之,太公岂能过也。”常敕其太子宏、长乐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其见重如此。 广平麻思流寄关右,因母亡归葬,请还冀州。猛谓思曰:“便可速装,是暮已符卿发遣。”及始出关,郡县已被符管摄。其令行禁整,事无留滞,皆此类也。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柴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其年寝疾,坚亲祈南北郊、宗庙、社稷,分遣侍臣祷河岳诸祀,靡不周备。猛疾未瘳,乃大赦其境内殊死已下。猛疾甚,因上疏谢恩,并言时政,多所弘益。坚览之流涕,悲恸左右。及疾笃,坚亲临省病,问以后事。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死,时年五十一。坚哭之恸。比敛,三临,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赠侍中,丞相余如故。给东园温明秘器,帛三千匹,谷万石。谒者仆射监护丧事,葬礼一依汉大将军故事。谥曰武侯。朝野巷哭三日。 翻译: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学识广博,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因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苻坚听说了王猛的名望,召见他,一见面就如平素知己,谈论历代兴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符牌却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样,所见相同,就如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当时始平县地方牵强不守法度,任意胡为,抢劫与偷盗纷行,于是就调任王猛为始平县令。王猛到任之初,宣示法令,严刑治理,明察善恶行为,严厉约束地方豪强。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史,百姓上诉控告他,有关官员也上奏弹劫,诏令用刑丰将他押送交廷尉立案追究。符坚亲自审问他,说:”当政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为首选,你到任不久却杀人无数,这是多么的残暴啊!”王猛说:”我听说主管一个安宁的国家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动乱的国家当用法治。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治理,我当为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刚杀了一个奸贼,其余的尚有上万,如果陛下认为我不能除尽凶暴之徒,维护法律制度,我岂敢不甘心受刑,为我辜负了陛下而谢罪。但因残暴施政的罪名所受的刑罚,我实在不敢承受。”于是苻坚赦免了他。 王猛镇守冀州,苻坚任凭王猛在六个州之内斟酌事势所宜,可自行处理而不必上奏,选拔任用才能杰出者,用来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不久,入朝担任宰相,王猛主管政事公平,流徙放逐了不尽职的官员,选拔隐居和不得志的人才,重用贤能的人才,对外加强军备,对内崇尚儒学,鼓励督促百姓从事耕织,进行正直和知耻的教育,没有人有罪却不被刑惩的,没有人有才却不被任用的。苻坚曾经悠然地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毫不怠惰,为日常纷繁的政务担忧、辛劳,有了你,我就如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将可以终年悠闲自得了。”王猛就是如此地被看重。 王猛性情刚毅明察清正严肃,对于善与恶尤其分明。地位低下时,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小的恩惠,没有不报答的;怒目相视这样的小小的怨恨,没有不报复的。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地轻视他

6. 为什么西晋灭吴成功了?

前秦灭东晋失败,而西晋灭吴成功的原因,其实与两国之间的内部形势,及战争自身的战局有着很大关系。

前秦攻伐东晋和西晋灭吴之战,两者之间具备很多相同之处:

一是两次战争,都是北方强国对南方弱势政权的攻伐,西晋强于东吴,前秦国势也强于东晋;

二是在地利条件上,前秦和西晋都具备上游顺流优势,西晋灭掉蜀汉占据巴蜀,前秦灭掉仇池等政权占据长江上游。

三是两次战争的主帅都曾反对南征,西晋灭吴的贾充曾是晋灭吴的反对者,而前秦苻融也是多次反对苻融的南下。

虽然两者具备很多相同之处,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西晋灭东吴最终得以成功,而前秦伐东晋最后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这些相似之处并非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真正决定两场南北方战争的结果不同的必然是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起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两次战争的差异比较:

一、前秦伐东晋和晋灭吴的准备程度不同

看前秦伐东晋和晋灭吴之战的准备阶段,两者也存在巨大不同,相对而言西晋灭吴之所以成功,而前秦伐晋之所以失败,与西晋准备充分有着很大关系。

(1)西晋对灭吴之战的准备过程

西晋的灭吴之心在司马昭时就得到体现,司马昭曾经提出“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的伐吴之策,而看之后司马炎所执行的灭吴方案,也与司马昭的策略相似,由此可知司马氏对东吴的企图是一直存在的。

在司马炎代魏称帝后,从公元269年便开始准备灭吴之战,任用重臣分布各地方镇准备灭吴之战。以尚书仆射羊祜任荆州刺史,镇襄阳,而羊祜所行“绥怀远近”之策致力民事,又加紧农事发展,让荆州之地有“至季年有十年之积”的粮食储备,为之后灭吴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并且羊祜建议司马炎任王濬为益州刺史,在巴蜀之地建造大船,以备司马昭所言“水陆并进”之策。而看之后灭吴过程,王濬所率从上游出发的水军战船,也是灭吴之战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羊祜传》

公元276年,准备数年的羊祜认为灭吴之战时机成熟,便谏言司马炎伐吴,上呈著名的《请伐吴疏》。羊祜所建议伐吴策略主要内容是,以徐州、扬州方向兵力牵制东吴主力,集中精锐夺取长江上游重镇夏口,让上游兵力得以顺流而下直取建康。这种伐吴思路,在以后灭吴之战中得到了体现,大致跟羊祜所表《请伐吴疏》的思路相同。

不过羊祜所上表的开战建议虽然得到了司马炎的同意,但是当时西晋北方受到鲜卑族的侵扰,西晋内部贾充等人反对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开战,因此灭吴之战被暂时搁浅。公元278年,羊祜去世,临终之前羊祜举荐杜预取代自己的位置,杜预在之后的灭吴之战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直到公元280年,灭吴之战开启,西晋由准备到开战花费了十几年时间,准备充分,并且解除了其他外部威胁,最终利用羊祜之策,计谋上有阳谋有奇谋让东吴疲于应对,最终才成功取得了灭吴之战的胜利。

(2)前秦伐晋之战的准备情况

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四方略定。惟东南亚一隅,未宾王化。——《苻坚载记》

在一百多年后的前秦伐东晋之战前,前秦苻坚认为自己已经平定了北方,具备了平定南方的基础,于是决定发动对东晋之战。前秦对东晋之战的准备,除了先后灭掉前燕、仇池、前凉和代等北方政权,完成了北方的基本统一之外,还有其他准备。

首先,基于关东作乱在先,苻坚认为关东之人太多,容易成为前秦内部隐患,所以迁关中氐人分布关东要镇。此举虽然有效避免了前秦内部其他胡族力量反叛,但却让关中氐人力量薄弱,为之后前秦覆灭埋下伏笔。

其次,战前苻坚征召三万“羽林郎”,大抵都为富家子弟,缺乏作战能力;苻坚命苻融慕容垂等人所组成的二十五万前锋军队,长途跋涉,无法与主力之间形成呼应。这是最后淝水之战前锋军队溃败后,后方主力无法及时驰援稳定战场形势的重要原因。

还有,前秦一方开战之时也拥有上游水军之利,但却与西晋在巴蜀建造战船筹备伐吴的充足准备不同。前秦的水军是在开战前一年,由裴元略筹备,缺乏一定的战斗力无法对东晋形成威慑。并且,苻坚要姚苌在战时开赴巴蜀,缺乏实际战略意义。

以上可知,与西晋伐吴之战准备充分相比,前秦战前准备很仓促,只是苻坚急于统一南方实现“大业”,但是东晋却并不是如同前凉、前燕等政权那般轻易战胜,最终前秦对东晋的战争失败。

二、两次战争的战略过程对比

除了在战争准备上的不同以外,之所以两次战争取得了不同的结果,与战争过程的战略也有着极大关系。

西晋一方所推行的灭吴之策,与司马昭的“水陆并进”和羊祜的《请伐吴疏》策略大致相同,在各方军队筹备完善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司马炎分兵六路,一起伐吴。

第一路由司马伷自徐州发兵涂中方向,第二路王浑自扬州发兵江西,第三路由王戎自豫州攻打武昌,第四路由胡奋攻夏口,第五路杜预自襄阳向江陵进军,第六路王濬与唐彬自巴蜀顺江而下直指建康。

这六路军队上下游呼应,司马伷和王浑牵制了东吴东部主力,杜预、王戎、胡奋攻打上游重镇,为巴蜀出发的王濬扫平江上阻碍,让王濬得以顺江而下,最终与司马伷和王浑攻陷建康。

西晋灭吴之战经由十几年准备,开战之时多路齐发,最终成功覆灭东吴。而与西晋多路齐发多方牵制兼备奇谋的战略不同,看前秦一方对东晋作战过程,有着明显的战略缺陷。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甲子,坚发长安,戒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资治通鉴》

看前秦开战的军队安排,先由苻融率领张蚝、慕容垂作为前锋,六天之后苻坚亲率八十多万主力随后,部队从长安出发,绵延千里。这样的开战行军安排,虽然声势浩大,但却有着致命的弱点。

首先是无法让前锋和主力之间形成很好的呼应,前锋一旦受挫,主力无法及时驰援,淝水溃败之事便是其体现。其次,千里大军统率困难,看淝水之战溃败后,苻坚一路赶回长安时,才收复了路上的十余万军队,可知当时绵延千里的前秦大军缺乏统率,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

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资治通鉴》

而且,从前秦其他各处兵力的行军动态看,明显与前方各路主力、前锋脱节。苻坚率军抵达项城之时,凉州兵才抵达咸阳,蜀汉水军才开始动身,幽州冀州兵到达彭城,东西方上下游之间相隔万里,根本没有与西晋灭吴是那般形成呼应。也没能为苻融的前锋军队形成助力。

再看苻坚所行战略,在苻融的前锋军取得成绩后,就贸然前进率八千轻骑前往寿阳,而将主力部队留在了项城,这给了东晋一方有了可趁之机。并且,轻易相信前秦计谋,最终导致淝水之战大败。

由双方的战争时所采取的的策略,可以看出两者最终不同结果的一些原因。西晋伐吴筹备充分,多路齐发,上下游能够形成呼应,让东吴疲于应对。而前秦作战虽兵力极多,但没有形成很好的配合,让东晋集中兵力击破前军后边溃败。

三、前秦和西晋发动战争前内部政权形势不同

除了在准备和战略上的差异之外,战争发动之前,前秦和西晋内部的形势也有着极大的不同。

西晋时,经历曹魏时司马氏篡权,先后靠高平陵之变、废立魏帝、杀曹髦等方式,司马氏基本解决了内部反抗势力。由此在司马炎发动灭吴之战时,内部并无反抗力量。司马昭杀曹髦这样的大逆不道之事,曹魏内部并无力量来反抗司马氏的统治,由此可见当时司马氏实现了政权内部的稳固。这也是司马炎得以称帝建立西晋的重要基础,也是西晋灭吴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

而与西晋相比,前秦内部并不稳定,王猛在临终之前阻止苻坚伐晋时说“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便指出了当时前秦内部所面临的危机。虽然前秦经历迅速的崛起,先后平底了鲜卑等胡族势力,但却并未将这些力量整合在一起。前秦之所以失败,与内部胡族势力并未稳定有着很大关系。

前秦大军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迅速溃败,苻坚作为前秦皇帝一路收复后方主力部队,却直到抵达长安才收复了十几万的部队。由此来看,前期内部力量并未实现整合为前秦皇权所用。前秦内部依旧保持着部落联盟的模式,未经之后如同北魏内部封建制改革,部族成员无法为皇权所用。这是前秦大军迅速溃败的原因所在。

而淝水之战失败后,前期内部迅速分裂,羌族姚苌、鲜卑慕容垂迅速独立,更能印证前秦内部并未形成稳固的政权局势。鲜卑、羌等胡族势力,的确如同王猛所言,并未成为前秦的助力,反而最终覆灭了前秦。

再看前秦发动对东晋之战前夕,有苻洛、苻重等人叛乱,虽然迅速平定,但可以看出前秦氐族贵族之中也并不安定。这都是前秦对东晋之战失败的原因所在。

由此看来,双方在内部政权形势上存在很大的差别,相比西晋内部司马氏的统治稳固并无反抗势力,前秦内部依靠无力让鲜卑、羌等胡族势力臣服,但却并未解除这些隐患。而且,前秦氐族高层之间也并不团结,是前秦内部崩乱的危机。这都造成了前秦在对东晋之战中失败。

四、两次战争时东吴和东晋内部发展形势相差较大

除了开战一方的准备、战略和内部政权形势不同之外,西晋灭吴之所以胜利,而前秦伐晋最终失败的原因,还与南方政权内部发展形势的不同有着很大关系。

先来看西晋灭吴时的东吴政权,与当初曹丕伐吴时不同,司马炎伐吴时东吴内部已经内乱频发,东吴政权摇摇欲坠,靠着东吴陆氏等人在苦苦支撑。而吴主孙皓昏庸,嫉贤妒能任用昏庸,当初王濬在巴蜀造船,木屑顺流而下被东吴守将发现,上报给孙皓时,孙皓并未在意。

并且,蜀汉灭完之后,东吴无法与三国鼎立时期那般联合蜀汉对抗西晋。东吴一方被动防守,对待西晋的灭吴之心,只能消极等待。这些都是西晋能够迅速灭吴的原因所在。

而反观前秦伐晋时的东晋一方,桓温在世时多次北伐,应对北方力量作战积极,能够看出当时东晋内部国力尚存。而桓温死后,谯国桓氏和陈郡谢氏虽然互相之间有矛盾,但在面对前秦大军时,上游桓氏与下游谢氏联合对抗前秦。

并且东晋军事力量沿江而设,尚有守江必守淮的谋算,这是在地利形势上的作战保证。看战时符融攻陷洛涧阻碍谢玄北府军西进,谢玄派刘牢之获得洛涧大捷,这确保了江淮地利形势不被前秦尽占。

由此可知,东吴国势衰落,内部抵抗消极,而东晋内部军事力量团结,能够主动出击,作战态度积极。这也是两次战争最终结果不同的重要原因所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准备程度、战略方案、内部形势和南方政权状态上的不同,最终导致了西晋灭吴成功,前秦灭东晋最终失败。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7. 历史上哪些人的人生可以称得上是开挂的人生?

一年之内,升迁五次,直接从县令升到朝廷一品大员,并且原来所有的职位都被保留;

曾经斩杀了国舅,皇帝不但没有怪罪,还把弹劾他的老臣或杀或贬;

其人文武全才,在朝治国安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出征攻城掠地无所不能直接干到了统领全国军队的都督。

这样的人,如果不是真有史籍记载,真的会让人怀疑是小说演义或者电视剧编造的。

他,就是南北朝时前秦的名臣——王猛,真是人如其名!

近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经说:“前秦国的辅政大臣王猛,在古代将相群体中属于第一流的的将相。”

一、仪表堂堂,扪虱而谈

公元325年,王猛出生于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正赶上中原战乱频仍,王猛的家人为躲避战乱,辗转来到魏郡(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定居。王猛家境贫苦,为了糊口,年轻时的王猛以贩卖簸箕为业。

王猛自幼好学,尤爱兵书。史书记载王猛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在当时追捧魏晋风度的年代,仪表堂堂可谓他的人生第一“开挂”。加上他性格严谨庄重,深沉刚毅,所以时人眼里,这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是个“胸怀大志,气度非凡”的人才。

当时有位“有识人之鉴”著称的徐统,一见就觉得王猛是难得的奇才,邀请他来后赵入仕,王猛拒绝了,他觉得需要等待明主出现。

公元354年2月,东晋大将桓温北伐前秦,正在华山隐居的王猛身穿粗衣,来到桓温军帐中。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扪虱而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大将桓温见这情形,心中大奇,问王猛:“我奉天子之命,统十万精兵北伐讨逆,为何关中豪杰竟无人来投?”王猛直言不讳:“将军不远千里入敌境,长安近在咫尺,你却停在灞河边不前进,大家都摸不透你的心思,所以不来。”

桓温当时的盘算就是留敌自重,因为打仗消耗自己的部队,最后是朝廷得到好处。王猛一针见血,让桓温沉默很久,说了一句:“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的才干!”

——当众边抓虱子揭别人老底,反被人当众赞扬,这样的“开挂”,也算前无古人了!

《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谊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

二、辅佐前秦,成就盛世

王猛认定前秦符坚是位有抱负的明主,便投奔了他。刚开始,符坚想考察一下他的能力,让他做了始平县令(今咸阳西北)。这里当时是前秦的西北门户,由前秦的开国元勋们驻守,这些人倚仗从龙之功,横行乡里。王猛一上任就将一个欺压百姓的官员当众鞭杀。

这些特权人物岂能轻易得罪,王猛很快就被押上刑车送到长安延尉诏狱。皇帝符坚亲自审问:“为政之体,教化为先。刚上任就杀人,太残酷了!”王猛平静对答:“治安定之国可以用理,理混乱之邦必须用法。陛下让臣管理难治之地,臣自当申明法纪,严格执法,以铲除凶暴奸猾之徒。如果是因为我治理不力、不能肃清枉法者,甘当受罚,如今违法乱纪者仍在,陛下就以酷政为由惩罚,臣不敢认罪。”

符坚听完,立刻向在场的文武大臣说:“王景略堪比管仲、子产!”下令赦免王猛。不久后又晋升王猛为咸阳内史、尚书左丞。

因为每个岗位王猛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政绩卓越,公元359年八月,王猛再次被升为侍中、中书令,同时兼任京兆尹。

在京兆尹位子上,王猛再次“生猛”开挂。当时皇亲国戚们在京城无法无天,百姓久苦矣。王猛决定大力整顿一番,正好太后的弟弟强德强抢民女,王猛立即抓捕了他。在写奏章时王猛料到符坚一定会赦免强德,毕竟是亲舅舅。王猛直接先斩后奏,等符坚的回复下来,早已生米煮成熟饭了。因为罪证俱在,符坚也就默认了。

谁知道王猛得寸进尺,短短几十天,又处死和罢免了二十多权贵人物,一时间朝野震动,再也无人敢以身试法了。长安治安很快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连符坚也不得不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于是,王猛又被加官吏部尚书,再加太子詹事,后又辅国将军,司录校尉,其他职位依然保留,一下有了近十个头衔,王猛不得不上书请求辞去一些,符坚竟然不同意。

不到一年,升迁五次之多,官衔多达十几个,引起众多权贵大臣不满,他们组团上书,揭露王猛短处,符坚大怒,甚至亲自动手鞭打诋毁的人。老将樊世因此被杀,从此权倾朝野的王猛再也没人敢说三道四。

三、辅政有方,战功卓著

士为知己者死,王猛也以自己的一腔忠诚回报符坚的信任。建立选官制度,制定赏罚标准,举办教育,培养人才,融合民族关系,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前秦国治国理政之策几乎全部出自王猛之手。在王猛主持之下,前秦开始出现繁荣景象。

史书记载,当时前秦境内安定平稳,国富民强,“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民谣有云:“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除了文治,还有武功。

王猛分别于公元366年攻打东晋南乡郡(河南南阳)胜利,公元367年成功讨伐敛歧,平息叛乱。公元368年协助符坚平定“五公之乱”,公元369年,灭前燕。

公元372年八月,已经是丞相、将军、侯爵、太子太傅等职的王猛,又被任命为总领内外军事的都督,直接成为了前秦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最高领导者,地位仅次于皇帝符坚。

他主持朝政这些年,前秦真正国富兵强,史称“秦国大治”。

此时王猛还不到50岁,功成,名就,治国,平天下。

参考资料:

《晋书·王猛传》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23)
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的时代背景)
上一篇 2023年11月14日
杨丽花歌仔戏曲调(谁知道台湾歌仔戏演员黄
下一篇 2023年11月14日

相关推荐

  •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郑人买履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

    2023年11月12日
  • 电影玛戈皇后(你们有过哪些难以忘怀的电影女角色)

    《大话西游》中,那个说出“桃花过处,寸草不生”的春三十娘,惊艳了时光,敢爱敢恨的她,依旧记忆犹新。只是红颜薄命,扮演者蓝洁瑛今年11月初离开了这个世界,让人无限怀念和限慨叹。...

    2023年11月14日
  • 何权(产科医院by云起南山结局)

    1结局是好的2因为在剧情发展中,医生和护士们经过努力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产妇和胎儿都平安无事地出生了。3产科医院的结局是一个对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肯定,也向观众传递了生命可贵、医疗技术重要的信息。...

    2023年11月16日
  • 侃侃而谈(侃侃而谈的是什么心态)

    撒的融雪剂,雪其实就是水的固态形式,冰点为0℃,也就是说当气温低于0℃的时候,是成固态的,也可能冻成冰,路面有冰就会给行人造成危险,融雪剂多是一些盐类物质但也包含其他。它是溶于水的,当融雪剂和雪里面的水融合在一起的时候,雪水就不单纯只是水,而...

    2023年11月19日
  • 狐狸精(闻太师为什么没有看出妲己是狐狸精)

    闻太师是整部《封神演义》中最令人尊重的人物,没有之一。有人说他不知天数,我倒觉得,扶大厦之将倾,救社稷之倒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恰恰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品质。但真正能做到闻仲这种程度的,可谓凤毛麟角。...

    2023年11月23日
  • 宜的拼音和词语(良辰吉日还是吉日良辰)

    出自:春秋·孔子《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2023年11月27日
  • 平等(平均和平等的区别)

    平均就是一致,统一。平均如一,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均匀;无轻重或多少之分,把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如平均身高。没有轻重或多少的分别,如平均发展。...

    2023年11月30日
  • 高桂(桂鱼为什么比鲈鱼贵)

    这是因为桂鱼的繁殖量没有鲈鱼高桂鱼苗比较少,养殖的成本也比较贵,桂鱼主要食物以鱼虾为食养殖起来整体的成本价格要高于鲈鱼所以桂鱼贵...

    2023年11月30日
  •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原野热闹非凡)

    北大荒的秋天的课文: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2023年12月01日
  • 蓝桉已遇释槐鸟下一句(蓝桉树与蓝鹊鸟的诗句)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

    2023年12月02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