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俊(关羽的后代现在在哪里)

1. 沈伯俊,关羽的后代现在在哪里?

公元264 年(魏咸熙元年)春天,在蜀汉投降的翌年,成都城里爆发了一场大动乱。动乱是降将姜维挑起的。最后造成魏军自相残杀,事后,魏国实际当政者、大将军司马昭下令,将蜀汉后主刘禅父子、文武大臣及其子弟尽数内徙到京都洛阳。 这天,这支名为迁移实系软禁的队伍出发了,在前后有魏兵看押的人员中,有57岁的刘禅和皇后张氏(张飞的小女儿)以及他们的5 个儿子(皇太子刘�v已死于乱军,另一个儿子,即北地王刘湛在去年成都献城时已自杀),此外就是文武百官了。他们之中有曾为诸葛亮称赞的董厥、樊建,70高龄的将军廖化、宗预。此外就是一群开国功臣子弟,如诸葛京(诸葛亮次孙)、张绍(张飞次子)。从那本亡国降臣花名册检阅,可以说已够网罗完整了,但细细思索,此中却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将后代。 他,就是关羽的子孙。 关羽死在刘备做皇帝前,刘备对他是宠礼有加的,并为他的被杀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兴师动众讨伐东吴。关羽死后,还追谥为“壮缪”,子孙世袭。从《三国志。关羽传》看,他至少有两子一女。关平,见于本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即在失荆州后,在出走临沮(湖北远安) 时战死的。他大概没有后代,袭爵的是次子关兴,当吴将吕蒙白衣渡江攻陷荆州时,他和家眷都被充作俘虏,估计是后来吴蜀连和后,才遣送还成都的。他就是托关羽的福荫,20岁就当上了侍中中监军的官,可惜没干上几年就病死了。嫡子关统接班,尔后又被刘阿斗招为女婿(和诸葛亮独子诸葛瞻为连襟)。官拜虎贲中郎将,没有几时,他又死了,因为没有儿子接爵,就由庶兄弟关彝接班。 这样从关兴到关彝,关氏家庭父子兄弟绵延了40年,在成都靠父亲之荫,安居乐业。就是这场亡国后的大动乱,这一家子全都灭绝了。据称是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擒杀的魏将庞德儿子庞会公报私仇所为,“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蜀记》)。如果有如是说,那就是关彝一家了,所以罗本《三国志演义》有“汉寿亭侯关彝,皆被魏兵所杀”(第一百十九回),即按此据。 看来,关羽是没有后代了! 可是,后人多不以为关羽无后代。 西南地区至今仍多流传有所谓关羽第三子关索的故事,罗本《三国志演义》还穿插有随诸葛亮南征,担任先锋。明成化年间流行的说唱词话《花关索传》还介绍其生平事业。至今四川广元乡间尚见有关索妻鲍三娘墓,有碑记鲍三娘世居夔州鲍家庄,与关羽第三子关索成亲,随其夫同扶汉室情由,由此可证,关羽在成都的家族被杀害,但关索一脉却继续绵延。可也有学者说,关索仅见于民间传说,“在《三国志》中未见记载,乃虚构之人物”(《三国演义辞典》)。在明清小说里,也创造关羽有后代,常见的如《水浒》水泊梁山的大刀关胜,以及见于《说岳全传》,他的儿子关铃,而关胜的原型确有其人,乃北宋末期镇守济南,坚决抗金的宋将关胜,此人即被称为关羽后代,“或曰是壮缪后(《坚瓠秘集》)。当然《水浒》说得更是神乎其神了,所谓”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第六十三回)。当然此处带有很大的小说家艺术思维的虚构,是不足为依据的。 可是,仍有人称关羽有后裔。台湾学者彭桂芳说:“自关羽之后,关羽家族的盛誉,也千古长传,他们的子孙在光荣的传统下,世世代代人才辈出,表现杰出卓越,令人对这个家庭更增敬意。”“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兴盛无比”。(《五百年前是一家》)。在他所举例中,关氏家族遍及中国,其中确有两个人值得注意:南北朝刘宋的关康之和后魏大学者关朗,都是山西解县人,无论从乡缘和血缘,他们和关羽是同脉的,当然这些姓关的,以及自关羽之后凡是姓关的,如唐关播(西汲人)、元关玉(河北行唐人)、元关汉卿(大都人)、金关仝(长安人)等名流学者,都因关姓,列入是关羽后代,那就显得有些牵强附会了。要是这样,关羽同时的那些关姓人家,岂不是都绝子绝孙了吗? 但确有学者以为关羽有后裔,30年代,吕楠认定后魏关朗、唐关播,“史志及《关氏宗谱》及《解人世传》又皆云羽之裔”。(浙江《湖州月刊》)可是这些谱牒都是在关羽乃神乃圣之后出笼的,谁能说它没有水份,甚至多系附会处呢?近获友人何光岳信告,“关公是有后裔的,他是关龙逢之后,世系直到现代,从未间断过。”何光岳对中华氏族姓名颇有研究,并在出版的《夏源流史》中,就关氏的来源和迁徙作了考证:关羽、关兴“其后世居信都”。因为《蜀记》有庞会“尽灭关氏家”记载,笔者为此向《三国演义》研究学者沈伯俊求教,沈伯俊推测所谓关羽有后代之说,无非是(一)灭而未尽,有漏网者;(二)荆州可能有关羽后代――按年龄算,关平当已婚而有子女,吕蒙对之并未屠灭;(三)关羽故乡,亦当有其兄弟子侄之后。他同意笔者所说:各地关姓多有自称关羽后裔(包括华侨),主要还是一种文化现象。 关羽有否后代,可有此事,但缺实据。它不仅囿于史料缺乏记载,更见于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姓氏多有嬗变和移植。谁能说解州常平村关氏一脉均相承,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呢!何况在传统文化影响圈里,政治价值往往替代和补充文化价值,姓氏也常常由此涂上各种莫明其妙的油彩。在民间,随着关羽走上神坛的脸谱化,关姓也成为崇高有加的超级贵姓,小说平话、戏剧里没有一个姓关的不是好人贤人,也许这样附名于关羽谱下后代就更多了,可是至今还未界定有一部正宗“关氏宗谱”,旗帜鲜明地标明自己是关羽的嫡系子孙。(盛巽昌)

沈伯俊(关羽的后代现在在哪里)

2. 研究三国演义的专家有哪些?

权威的《三国》专家沈伯俊先生又有新著问世。这位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三国演义》已有26年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张锦池教授是多年研究三国,被业界人士称为研究三国的大师级专家

3. 现存的三国演义的明代刊本有多少种?

《三国演义》。嘉靖元年(1522年),出现了最早的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此后,各种各样的刻本层出不穷,历数百年而不衰,直到今天,知道的明代刻本还有二十多种。

在这么多的《三国》版本中,有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将众多的版本加以分类。从版本形态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个系统:

1.《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除了上面提到的嘉靖元年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嘉靖元年本")之外,还包括万历十九年(1591年)金陵周曰校刊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周曰校本")和夏振宇刊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简称"夏振宇本")等等。

2.《三国志传》系统。包括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建阳叶逢春刊本《三国志传》(简称"叶逢春本")、万历二十年(1592年)余象斗刊本《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 传》(简称"余象斗本")、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联辉堂刊本《新锲京本校正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简称"联辉堂本")、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杨春元刊本《重刻京本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简称"杨春元本")、《新刻汤学士校正古本按鉴演义全像通俗三国志传》(简称"汤宾尹本")等等。

3. 毛宗岗父子评改本《三国志演义》(简称"毛本")系统。毛本原名《四大奇书第一种 》,后来又被称为《第一才子书》。现存的七十多种清代《三国》刻本,绝大部分属于毛本系统。

此外,还有几种处于过渡形态的版本,最有代表性的是《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卓吾评本")。它来源于"周曰校本"或"夏振宇本",又是毛本的版本基础。

在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说,《三国演义》最重要的版本有:"嘉靖元年本"、"周曰 校本"、"夏振宇本"、"三国志传"、"李卓吾评本"、"毛本"。

五四以后,新式的标点排印本逐渐出现。建国以来,最流行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本。它以毛本为基础,删去毛氏的评语,纠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并加上少量注释,成为一个较好的通行本。但是,由于受过去的研究水平的限制,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本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技术性错误",包括人物错误、地理错误、职官错误、历法错误和其它类型的错误。尽管如此,它迄今仍是发行量最大的版本。

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三国演义》排印本。不过,真正经过认真整理, 具有学术价值的版本只是一部分。读者不妨注意以下几种:

1.《新校注本三国演义》:吴小林校注,陈迩冬审订,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4月第一版。它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本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校勘,改正了一些错误,新增大量注释,更加便于一般读者阅读。

2.《校理本三国演义》:沈伯俊校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1995年9月第六次印刷。它以毛本为基础,删去毛评,着重校正书中大量存在的"技术性错误",并以《校理一览表》的形式,依次列出"技术性错误",指出错误所在,提出校正意见,说明校正依据;同时,针对读者不知道或似是而非之处进行注释,深入浅出,给人以新知。此本学术价值较高,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迄今最好的整理本。

3.毛本《三国演义》整理本:沈伯俊整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它对毛本第一次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纠正了其中的大量"技术性错误",并对有关毛本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了系统论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4.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整理本:沈伯俊整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 年5月第一版,1998年10月第二版。它是嘉靖本问世以来的第一个富于学术意义的整理本,校正了其中的大量"技术性错误",并作了简明扼要的注释。此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助于澄清若干流行已久的错误认识,对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都颇有益处。

5.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整理本:沈伯俊、李烨校注,巴蜀书社19 93年11月第一版。它是"李卓吾评本"的第一个有研究基础的整理本,校正了其中的大量"技术性错误",作了比较详细的注释,并对"李卓吾评本"的真伪、来源、特色和贡献作了全面论述,具有 较高的学术价值。

6. 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点校本:刘敬圻、关四平点校,北方文艺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它是"周曰校本"的第一个标点排印本,点校者以"存真"为主要原则,基本上保持了正文的原貌。由于"周曰校本"比嘉靖本增加了一些情节,而原书难以看到,此本颇有学术价值。

4. 三国演义最著名的评点者?

沈伯俊先生毕身沉潜《三国演义》,不仅对其版本进行精心校理,而且对其中丰厚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以及三国文化等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丰硕,被国内外同行誉为“权威的‘三国’专家”。沈伯俊先生肯定了《三国演义》对《三国志》的史书探源,从史据和人物塑造上追根溯源,一一指出历史原型与变异,认为《三国演义》成功地将《三国志》的主题意蕴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沈先生判断罗贯中著的长篇小说不止一部,而《三国演义》未必是第一部,将其表述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以求严谨准确。全书校、评相结合,以毛本《三国演义》评点为中心,在每回插入总评、尾评和眉批。沈先生的“校”重在校正《三国演义》毛本的“技术性错误”,从人物错误、地理错误、职官错误、历法错误、其他错误等五个方面入手,细数达九百余处。辨伪匡误,是沈先生校理的精髓,此种艰苦努力非一日之功,他已积40年心血,做到了创造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此书中不乏抽象的理性分析,但更多用的是印象批评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品评”,强调涵咏浸渍和整体直观。他铺展的是阅读时派生的感知印象,若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些品评随意起兴,注重审美感受,有时三言两语,但言简意丰,直达根源。评点者有意放纵目光,探入历史之幽,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历史、现实做同一生命的律动。注重接受者和批评者对批评对象的直观领悟。评点时比一般人更为敏锐,观察也更显精微。不完全用直觉思维观照批评对象,也注重批评的清明理性,竭力突破自身个性体验的藩篱,追求“批评的公正”。沈先生的评点文字,似“理性的直觉”,又似“直觉的理性”。

沈先生吟咏历史的视角较为普通,祛除了遥望者的批判与高傲,不断寻找新的聚焦点,从众人忽视的事件中见到奇迹,在残垣断壁中汲取灵感,自故纸典籍里叩问本相,这一切离不开写作主体的丰富想象力和情感投射。“曹操仍可算刘备的平生知己”,此语充满纠正式的书写,不是以建构大的理论框架见长,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对历史进行为我所用的剪裁、拼接。

在史实的钩沉、梳理中,沈伯俊小心谨慎地给出结论。他细心观照助推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尽量公允客观、不带偏爱和挟私地展开评说,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努力将我们带入历史人物的本真心理,揭示了历史发展轨迹的偶然性,这在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曹操向王允借七宝刀以图刺杀董卓一事,沈先生评点道:“欲刺董卓,先借宝刀,预留后路。虑事之老练周密,又非常人可及。”这样的评点可谓客观公允。他对曹操的政治智慧、吸纳人才、发展生产等举,笔端颇多赞誉。

最难能可贵的是,沈先生指摘《三国演义》存在的多处疏漏,比如:“这十五年占了整个蜀汉历史(221-263)的三分之一强,其间蜀汉政局有什么发展变化,几任执政大臣有什么功过得失,后主是怎样逐步由庸主变成昏君的,作品完全没有描写,这不能不说是《三国演义》后半部内容的一大缺陷。”这无疑准确命中了《三国演义》前半部分精彩而后半部分相对稀松的艺术缺憾。类似的评点还有对孙权“嘱讫而薨”的评点:“仅就立嗣问题而言,便拖延多年,败着不断,弄得父子反目,大臣凋零,朝纲不振。当他临终之时,不知有多少悔恨,多少担心,《三国演义》却都没有写,实在可惜!”沈先生不迷信古人,且追思不断,所以能在评点时接连提出新知新见。

5. 元明清却感觉很少出大文豪?

文化艺术达到巅峰都有一个积累、成熟的过程,文化巨匠大文豪的出现必然与时代洪流不可分割。

唐宋时期是一个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唐宋作为大一统王朝,稳定统一的中央王朝往往会演变成明清那样高压的文化政策。这是那些封建中央政权本身内在的基因决定的。封建制度下要求得社会稳定和统治长治久安,就必须要压制和控制。但是唐朝和宋朝的中央权力很强大,并且他们也是大一统帝国,但是他们却没有走向明清两代的命运,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时势造英雄,在文化艺术领域同样适用。时代永远是影响一个人成败得失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不管唐宋八大家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一定与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脱不了关系。我们总喜欢强调个人主观能力和努力的作用,诚然这是关键,但是个人能力仅仅对自己起作用,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于事无补的。个人除了随着时代的洪流奔流向前之外,别无他法。

唐朝和宋朝应该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大一统王朝中比较开放自由的朝代,唐宋八大家就生活在这样的自由奔放、繁盛自信、变革不断的时期。唐朝的中央统治者和整个帝国的封建官僚整体上带有颇为浓厚的异域色彩,因此在统治政策上也更加开放包容,少了传统儒家和法家那种拘谨、严苛的礼法和教条,这对于文化艺术来说是个极富想象力、即有创造性的好事。

比如文学巨匠、诗圣杜甫,经历了唐朝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混乱——安史之乱。这场混乱被后世的史学家所看重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唐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而且他还是整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央集权制度的转折点,自此之后,这种制度渐渐走向它的穷途末路。这场战乱给杜甫带来得感受——伤心、绝望和痛苦都如实得被他们记录在他们得艺术作品中。

唐朝,国力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唐朝皇族本身就融有外族血统,唐人已不是简单的汉人延续或胡族融入,而是汉胡互代的民族共体,所以唐代华夷如一,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形成了开放、恢弘的文化氛围,给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富饶的土壤。文学的兴衰跟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以及开明程度有关,唐代皇室似乎是一个有着特殊音乐天分的家族,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唐朝的君主们大多也都是诗文和书法的爱好者,最高统治者对诗赋的热情,刺激了诗歌的创作。

唐朝强大的国力,使其成为当时一个世界性的国家,所以唐人自信、不羁、有气度和有抱负,这一点也显现在唐诗中。 由魏晋开始,一改儒术独尊的局面,道、佛各有发展,到了唐代,出了一批像李白那样尚武轻儒,脱离小节,崇尚游侠的诗人。道教的发展,使读书人更喜欢沐浴山林间,由此陶冶了诗人的情趣,丰富了诗歌内容,影响了一代诗风。 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到了唐代得以完善,当时的考试中有诗赋一项,这一点更是把诗词创作推向了一个至高点。 隋唐的时候燕乐兴起,最初先诗后乐,乐是根据诗谱成的。后来逐步演变成先乐后诗,由乐配诗。西域佛教乐舞引入中原后,诗的音乐性显现衰弱,因此就出现了长短句的格律诗体即词。

五代时期,词开始兴盛,到了宋代,达到了巅峰。所以说词的产生是社会变迁及音乐发展共同导致的。 宋朝的科举大致延用唐朝的制度,加上宋是一个扬文抑武的朝代,有此大环境,文学得以继续光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北宋之后,外族入侵,古诗词也就伴随着国运日渐衰落。

元朝统治者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的地位很低,科考被废除,又有很严苛的民族等级制度,所以文学开始走市民化的道路,文学发展不再追求典雅高贵,而是出现了新型的民间艺术——元曲。

到了明朝,加强了文化专制,以八股取士,朱元璋规定了考试分为以四书五经为限,还要以朱熹所注为限,科举制度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明朝的特务制度,禁锢思想,钳制言论,从此知识分子成为了思想的奴隶。

清朝的科举制度大致与明朝相同,清朝早期实行的文字狱再一次阻碍了文学的发展,虽然到后期诗文有了一点复苏的现象,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种文明衰败后,往往很难恢复到前身的辉煌。

整个文化艺术领域在元明清三朝经历了来自上层的禁锢和限制,再难以涌现杰出的大文豪。

6. 张飞身在什么地方?

一直有说法是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但是该说法是从何时提起的不得而知。四川省社科院三国文化研究专家沈伯俊教授说,根据史料记载,张飞在阆中呆了7年,被杀后,头颅被部下带至云阳,被云阳人所葬,但身体没有理由被带走。综合古代官员安葬制度等,张飞身被葬阆中不应该有争议。

7. 研究三国演义的专家有哪些?

沈伯俊

沈伯俊(1946年4月-2018年4月17日),男,汉族,生于重庆,原籍安徽庐江。197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曾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开大学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华文化论坛》副主编、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诸葛亮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系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21)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五年级下册高分突破语
上一篇 2023年12月02日
杨丽花歌仔戏曲调(谁知道台湾歌仔戏演员黄
下一篇 2023年12月02日

相关推荐

  • 雨后复斜阳(多情雨后三江水红满斜阳夕照楼的意思赞美退休旅游的诗句)

    1、思维认知:惯性思维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一种现象,走长途,每个司机朋友最先想到的是高速,而非国道、省道;...

    2023年11月12日
  • 孔子老子(孟子老子孔子之间的关系)

    1、老子和孔子同是春秋末期,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孔子和孟子不是一个时期的人,孟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孔子、老子的时代还没有儒家和道家之分,诸子门派对立是发生在孔老逝世之后,诸子崛起各执师之一端互相非难的百家争鸣之时。...

    2023年11月13日
  • 千山莫雪(请解释千山暮雪这句话的本义与含义不是)

    《千山暮雪》剧情简介:莫氏企业因童雪(颖儿饰)父亲而破产,莫父猝死。商界巨头慕家以救莫家家业为由迫莫绍谦(刘恺威饰)与慕咏飞(温峥嵘饰)商业联姻。结婚当夜,慕咏飞尖酸刻薄的谩骂逼得莫绍谦与其分居。...

    2023年11月15日
  • 渔歌子(唐朝张志和的五首渔歌子加完整解释)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2023年11月20日
  • 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意思相近但色彩不同)

    随心所欲,汉语成语,读音为suíxīnsuǒyù,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出自《论语·为政》。...

    2023年11月21日
  • 黯乡魂追旅思(因想一个人而孤枕难眠的诗句)

    1、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释义:每个夜晚,我都处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静,漏断更残,凝望着那一轮令人伤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凭栏杆,想必你也思念着我,感到了锦被的...

    2023年11月21日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行为)

    生物行为是指生物的活动,即生物适应生存环境的手段,生物的各种行为帮助生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包括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物功能分类如下:捕食行为、防御行为、领地行为、集群行为、互助利他行为、等级优势行为、通讯行为、生物节律、迁徙和...

    2023年11月22日
  • 凤凰阁(凤凰阁小兰背叛了吗)

    凤凰阁小兰为了她的理想、她的人民、她的责任而牺牲。人物结局:小兰的身体已经完全虚化,她仰着头,一串眼泪从眼角滑落,嘴唇无力地翕动几下,似乎说了句话,可没有人听到她究竟说了什么。洛兰的身体消散,一条项链掉到地上,一滴眼泪坠落在项链上,无声无息地...

    2023年11月24日
  • 脚踏实地的反义词(形容人想得多干得少的成语)

    脚踏实地(jiǎotàshídì)解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不虚浮.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袁...

    2023年11月30日
  • 人生易老天难老(这是铁的自然规律)

    这句话就是说人生很短,一个人很快就衰老了,真可谓是人生如梦,而老天是不会衰老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从这个世界走过了,而天依然还是那样不变的。...

    2023年12月03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