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下载(道德经全文完整)

1.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下载,道德经全文完整?

《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

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下载(道德经全文完整)

2. 四年级老师要求学生背诵大量古诗词?

很多名人从小就读大量的古诗词和经典书目《道德经》《论语》《大学》《中庸》等,具体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现在家里小孩已经初中毕业了,回首十几年的育儿心路历程,除了要让小孩吃好喝好睡好,以身作则给予必要的品德教育外,还有一件事,可以说是全家人配合做了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接触大量的古诗词和经典读本。

不是四年级开始,而是两三岁就开始了。从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好听的诗词诗歌开始,方法很简单:读给她听,放录音给她听。秘诀是:每天要坚持。

还要抓住黄金期,据科学研究说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是6~8岁(这方面的资料大家可以了解下)。不过通过实际情况推测,在8岁之前,我认为孩子的记忆都是黄金时间。

两岁之前,我给孩子读的是拼音版的《声律启蒙》《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还有很多的中外经典的故事,睡觉的时候孩子也是听着故事睡的。父母上班的时候,家里的老人也会放录音听,孩子玩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沉浸在这些文字和故事里的。

这个时候孩子是全方位地吸收的,会说话的时候,大人读一句,孩子读一句。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读,甚至会背了。

上小学时很多孩子都报识字班和拼音班,我家孩子没报。小学一年级时候,其实拼音有的也搞不清,因为学校基本默认孩子们都学过了,讲得也很快。这个时候我也没太着急,到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她就跟上了。

身边很多家长问过,四书五经孩子们读得懂吗。小的时候可能是读不懂一些深刻的道理,但到十几岁了,随着孩子接触越来越多的人和事,有些就慢慢懂了。

所谓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是我们家长切不要急于求成,在孩子们成长的时候,有的时候可以用读过的书里面的话来教育她,她不会感到陌生和被教育,会感到这个话我熟悉,我见过呢。

苏辙有一句话:早岁读书无甚解,老来省事有奇功。意思是说,小的时候读书都是不求甚解的,有了人生阅历后,审察事物时却有了奇特的功效,这便是早年记忆的沉潜。

这句话特别有道理,但关键的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能不能够有机会、有条件大量的读书,吸收好的知识和智慧,在这个数字化信息纷乱、观点横飞的年代,还是需要家长的智慧和定力的。

关于选择版本问题,一开始选择的版本是拼音版,否则咱们大人有很多字也不认识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是不会问什么意思的。如果问,我们就讲给她听好了。其实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不要在懂与不懂这个问题上纠结,纠结一时还好,太多人纠结一年两年的,这不耽误了孩子读书了嘛。

谁都明白,书没有白读的时候。读多和读少那是不一样的,读什么书就更不一样了。所以,诵读经典,永远不会过时,读经典开智慧也不是一句空话。

以上也只是说了一点点,想具体了解的不如留言一起讨论。我只是分享了家里孩子十几年来真实的案例。

记得女儿在小学二年级读到《大学》时,朗朗上口,她说,妈妈读起来跟唱歌似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第一段

读读看,是不是很有韵律跟唱歌似的。

回到上面的《大学》里这一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得太好了。现在家长给孩子们报那么多培训班兴趣班,大多在追求“末”,真正读书求知做人的“本”放弃了呢。

好了,为了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了,再说说女儿读这么多经典后的学习情况吧,想必很多人都关注这个呢。

小学语文课的很多古文,对孩子来说都是小儿科,很快就背诵好了,节约很多时间,可以读更多的书。

初中课本里有更多的背诵古文诗词,孩子也是几乎过目不忘地背下来,更多的时间可以放在理科上了,因为语文除了作业几乎不占用更多的时间了。

都说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

孩子也不怕写作文,写作文对她来说是信手拈来的事。

我分析原因有两点:是她读的书够多,在她脑海里已经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体系了,二是还有这个读经典开智慧的玄之又玄的道理了。

孩子更不怕文言文,初中语文课很多文言文都是要整篇或是大段背诵的,她都是第一个就背诵好的,在班级里还有“文言小博士”的称号,至于语文成绩每次都是名列前茅。

还要补充一点,《中华智慧故事》《成语故事》《圣经故事》《中国神话故事》《山海经故事》等等吧,拼音大字版本的,整个小学时期她都在翻阅,喜欢的故事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有一遍地去读。

另外《道德经》通篇背过,《论语》《庄子》《孟子》也都熟读和背诵过部分篇章。古诗词分诗人读和背了很多,比方说苏轼、李商隐、李清照、李白等,还通篇背诵了《春江花月夜》,大部分《毛泽东诗词》。

类似的书单,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她说,妈妈,考试的时候很多故事我好像都读过了呢。所以平常读的多了,考试不过就是那些范围里的,逃不过的。考试时孩子见到题目:咦,这个人我知道他,这个事儿,我知道讲的啥。

当然不能为了应试去读,而是大量地阅读和涉猎,顺便也应了试呢,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孩子走国际学校的语文学习我不晓得。)不过,读什么学校,母语得过关吧,大量的阅读也没坏处。

忍不住再叨叨几句,前几年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分享了我的心得,那个时候,女儿已经自己独立读书了,小学一二年级她就可以读很多不带拼音的全本名著了。

孩子读书这回事,还是得看家长自己的见识吧,现在很多畅销书,都在教育父母要怎么自我成长的,虽然也不错,不过总觉得还是没说到点子上。不如好好读这几本《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这本也就200来字)《傅雷家书》(啰嗦但就是好,我初中就读了,那时就想,长大我就当这样的家长。)《曾国藩家书》。

一句话:教育孩子,家长先武装自己的头脑吧。(不要整天刷朋友圈,追肥皂剧了,我们的孩子不在朋友圈里呢。)

深有感触的是,孩子小学的时候有人就在问到底怎么学习语文,我就是这么说的,很多人也都说好,但始终半信半疑,也坚持不下来,现在却要抱怨孩子不读书,阅读量不行,不会写作文。甚至还要专门报班学写作文。

只有极个别的朋友坚持读,现在跟我说,多读经典好书和接触大量古诗词,孩子的语文真的帮了大忙了,不用上补习班,不发愁写作文……

反正吧,谁坚持读书,好处谁知道,而且受益一生呢。

3. 道德经全文大约多少字?

约5162字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4. 解读道德经最好的书是谁写的?

题主好!古今注解《道德经》的很多,若做学问、写论文,多看会好些,自己就能做结论,但最终无用;若实修实悟,增智发慧,应循序渐进,厚积自明,难度较大,看哪家的都无所谓。下面简介些知识,供参考。

【1、《道德经》的真义不在文字、版本和谁解】

因为“道德”是世界的起源,独在绝对,超越时空,没有因果,没有含义,也就不可思、不可说、不可见和不可被描述,故宣讲和书写“道德”都是徒劳,没必要在文字上下功夫。换言之,《道德经》及注解都是指路牌,叫“非道非德”,在指向“道德”的方向而已,本身不是真的“道德”。若不先明白这个入门之理,一开始就错了,最终将一无所获。

【2、道德的“真性”与文字、语言无关】

老子在书中说过,道德具备两个属性,“无”是真性,只能觉悟,不能思、说、写,永恒圆满;“有”是假性,在矛盾、变化和短暂中,有欺骗性。当人对万物时,若有欲(有心理活动),则见道德的假性,顿时迷“道”,不能超越时空,常在生死;若无欲,进而无为,则见道德的真性,顿时悟“道”,超越时空,没有生死,永恒圆满。所以,人生的意义只在明道和证道,入“无”则智,没有别的。换言之,接受道家教育,只需內悟道德,与读多少版本的《道德经》和注解,没啥关系。为何?真性的“无”不可描述,一说、思、写,就变成“有”,变成假性了,故凡能写出来的注解,都靠不出,证道不以“说、思、写”的方式。

【3、道德与万物是一体,不可旁观】

“道”是万物之源,“德”是万物之用,可见“道德”与万物同体、同在,没有对立、矛盾和彼此。也因此,道德即万物,道德=世界=自我,故人不能研究、表达、描绘“道德”。在这个意义上讲,注解《道德经》是盲人愚行,白费力气,误导别人。当年老子本不想写经、庄子偏爱隐居的史实都证明了这一点,他俩都不再著述或讲学,去推广什么道德教育,背后秘因就是“人说、思、写道德,都无用,在以盲导盲”。这很好理解,对人而言,道德就是自己,所及全是道德,为何不自省自觉,向外面找什么“别的道德”?世界万物,哪个不是道德?哪个不与自己同体?

【4、“无欲”是入道的大门,“无为”是证道的原理】

既然道德是人的本性,为何人却不知这个圆满本性呢?老子说,根本之病出在人有此身,身有此欲,“欲”藏在人的天性里,与生俱来,能蒙蔽道德的真性,造成对假性(有)的颠倒错觉,产生无量多幻想,作茧自缚。欲望害人,大致分十类:(1)见到矛盾性。(2)趋向两极性。(3)常在运动性。(4)失去永恒性。(5)远离道中性。(6)陷在生灭性。(7)自造自罚性。(8)具有时空性。(9)自欺迷惑性。(10)缺失自主性。反之,人若能“无欲”,也就是没有心理活动,日久变成“无为”,彻悟道德,则所及的世界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见万物是一体,知万物就是自己,与万物无差异;跳出矛盾,超越时空,再无生死,与道德一样永恒长寿。也就是说,悟道的方法只是“断欲、少念、无心”,与看不看经文注解,没有关系。

【5、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关系】

在根本教义上讲,儒家与佛家的“人天乘法”近似,道家与佛家的“小乘法”近似,最终二者都归入佛家的“佛乘”,故佛家教理含摄儒道,是两家的归宿;以佛典作指导,参学儒道经典,是较好的入门方法。史上佛教高僧和大德居士都曾讲过《道德经》,从佛家理念做的各种发挥,比常见的文人泛谈更有意义。为何?就因佛家人天天在修“入无”的能力,更易通达道德,所说有证有据,值得信赖。

总之,若不明白“无欲”的窍门,不修习“无为”的功夫,怎么读《道德经》都无用,也看不懂任何注解;只要功夫到家,见每个版本和注解都是一样的,没啥区别,也就没必要比较优劣高低。自古以来,智者不谈道德,只劝人不私、不求,知足而安;唯有迷人才多此一举,四处寻觅道德,骑驴找驴,终究自误,白费力气而已。

5. 道德经全文及最好的译文是哪本书?

饶尚宽译注的《老子》、中华书局出版社。

汤章平、王朝华译注的《老子》、中华书局出版社。

(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

(战国)-河上公的《河上公章句》中华书局出版社。

文若愚-编著《道德经全书》中国华侨出版社

6. 道德经水德全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极致的善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所处的位置最自然,且不引人注目,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

在老子眼里,水的品质最符合万物本原的“道”的特征。

老子对水之德推崇备至,《道德经》通篇以水喻“道”,用水的柔弱顽强与不争,来形容“道”的特征。

.

老子水之德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无论是为人处世,亦或是治国理政;

千百年来,被各代名家深研集注,巧妙地加以运用;

其建功立业者,亦数不胜数。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柔弱胜刚强”、“利万物而不争”等思想之中,蕴含着的人生智慧;

从多个方面去细细参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玄妙。

一.柔能胜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描述了水之柔能胜刚的秉性:

世界上水是最柔弱的,但是它又可以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

静,则深潭净水,平和清澈,深不可测;

动,则源源流淌,所到之处,万物滋养。

水的德行最接近于道,道无处不在,水无所不利。

水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

弱能胜强,柔能胜刚;

为人忌过刚,过刚则易折。

柔弱谦和,是人的美德;

恃强横暴,是人的不仁。

处世不去争锋相对,而守柔弱之势;

为人不用鱼死网破,而需沉心敛气。

处世为人当需如此,才可能化解危机于未然,最终才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二.正言若反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反而能自由驰骋于天下至坚至强的事物之间;真正左右万事万物的,是那种无形的能量。

天下至柔莫过于水:

风平浪静之时,行于山谷,居低就洼,滋润万物;

洪水爆发之时,排山倒海,奔腾咆哮,一泻千里。

.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认为,任何事物包含有对立和统一的两面。

所以,在讲述了水之柔弱胜刚后,又描述了“不言”的教诲、“无为”的益处。

老子的“不言之教”,以及“无为之治”,主要针对圣人的治国理政;

历来的统治者,却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一思想境界。

商鞅变法曾令秦国快速崛起,一统六国;

焚书坑儒又让秦国大失人心,祸乱天下。

一个顺应了天时,一个丢失了人心;

从一统六国的辉煌,到一个帝国的覆没,历史的变故只在转瞬间……

.

“正言若反”,“反者道之动”,里面体现了福祸并存、物极必反的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

三.为而不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上天之大道,做着利于万物之事,从不心存伤害之心;

圣人的行为准则,做好事情的同时,不要想着与他人争名夺利。

水之德正是这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默默滋润万物,从不与其相争。

不拒滴水的虚怀若谷,容纳百川的历练豁达,终究成就海洋之壮阔。

.

为人处世像水一样去包容万物,保持本身那份纯净;

以云淡风轻的应变能力去做好每件事,以润物无声的温厚心境去对待每个人;

滋润别人的同时,也能最终成就自己。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7. 什么是道德经?

《道德经》是老子写的一本书。

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dān),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老子祖先是殷代的贵族,后来其家族的一支成为宋国的贵族,并且世代有人到周王朝做史官(主要职责是记录和编撰历史),成为史官世家。约在公元前580年至公元前571年间,宋国相地家族又添了一位新成员,他就是后来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思想文化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老子。

大约在公元前551年前后,老子到周王室任守藏室之史,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在周王朝做图书管理工作达三十年之久的老子,是一个颇有声望的智者,其学识高出当世。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孔子对弟子说:“我见过的老子就如龙一样,乘着风飞上天,高深莫测。”

老子修道德之学,他的学说以不求闻达为宗旨。老子作为一个史官,目睹了当时纷纷扰扰的军事、政治斗争,目睹了大量邦国倾覆、氏族灭亡,看到周朝的日益衰微和不断内乱,老子对统治者腐败、愚蠢、淫乱越来越厌恶,于是弃官西去大漠。当他骑着青牛行至函谷关时,守关的尹喜看到他,恳求他说:“您就要隐居了,您把满腹的学问留在肚子里,多可惜。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书,这就是《老子》。

《老子》共五千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1~37章),下篇为《德经》(38~81章),合称为《道德经》。

《道德经》这部书虽然只有五千言,但却充满了探求辽世之疾的良方,不仅适用于职场,适用于家庭,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个人,可以说是一本广为世用的智囊宝典。

对于《道德经》,很多著名的西方哲学家、学者,如德国的黑格尔,英国的罗素,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尼采都研究过。托尔斯泰说它受益于老子的思想甚多,尼采说《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51)
宥怎么读(夕加牛加木读什么字)
上一篇 2023年11月14日
杨丽花歌仔戏曲调(谁知道台湾歌仔戏演员黄
下一篇 2023年11月14日

相关推荐

  • 李恩琪(87版西游记演员已过世的)

    王凤霞,女,(1955年12月5日-1993年11月5日),吉林省京剧院演员。1993年11月5日逝世,享年38岁。...

    2023年11月14日
  • dota 指令(dota输入什么命令屏蔽聊天)

    /squelch+ID,可以屏蔽人发言/unsquelch+ID,可以解除屏蔽这命令有是有,不过只有bn上能用的样子,实际上是用不了的。dota是个团队游戏,虽然说的确有不少喷子,但是不沟通的话还是很难取得胜利的,实在不行的话无视那些喷子的话...

    2023年11月15日
  • 中秋的习俗(中秋节和端午节的习俗意义)

    中秋节风俗有赏月、吃月饼、猜谜、赏桂花、玩花灯。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是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023年11月17日
  • 聊斋之孳欲狐仙2(妖媚是什么意思)

    妖媚:艳丽妩媚,一般形容女子姣好无比。本为褒义,如,唐牛僧孺《玄怪录·崔书生》:“今汝所纳新妇,妖媚无双。”茅盾《子夜》十一:“刘玉英眼珠一转,很妖媚地笑了。”...

    2023年11月18日
  • 端午节诗句经典古诗(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本人酷爱诗词文化,在端午节假期里,试着写了一首诗,请各位师友不吝赐教,多多指点。端午抒怀(原创)五月初五话端阳,插艾折柳龙舟忙。九歌天问留佳话,神州万里粽飘香。...

    2023年11月20日
  • 秩序井然的近义词(秩序井然的意思是什么)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词语】:秩序井然【读音】:zhìxùjǐngrán【释义】: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2023年11月21日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分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前两句辞格运用情况)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

    2023年11月24日
  • 假小子戴安(假小子戴安读后感50字)

    知道吗,毛毛虫变成蝴蝶的那一刻,是最痛苦、也是最美丽、最悲壮的一刻。戴安,你现在就是那只毛毛虫,马上就要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需要的不是教诲,而是一份宁静、一份和谐。...

    2023年11月26日
  • 中国经典名句鉴赏辞典(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诗是中国文学中的通用体裁。古诗从《诗经》的《关雎》开始,经历几千年后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被新诗替代而终止。“五、四”之后随着新学的兴起,基础教育学校就不再让学生学写古诗词了,只有大学的中文系才让学生了解古音韵和诗词格律。所以古诗词创作就...

    2023年11月26日
  • 安菲特里忒(海神的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波塞冬和雅典娜是最早的神祇之一。他们被视为宇宙的创造者,而波塞冬被视为海洋之神。雅典娜则是智慧和战争的女神。在一开始,波塞冬和雅典娜相互尊重,并在奥林匹斯山上和平共存。...

    2023年12月03日
返回顶部